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吉林省营业性舞厅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11:03:35  浏览:81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营业性舞厅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营业性舞厅管理暂行办法

吉政发〔1988〕4号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对营业性舞厅的管理,繁荣我省社会文化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吉林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
一、在我省境内的各类营业性舞厅、歌舞厅(以下简称舞厅);
二、为舞厅伴奏(唱)的各种乐队;
三、参加舞厅活动的所有人员。
第三条 文化艺术单位、宾馆、饭店、展览馆和其他娱乐场所,均可开办舞厅。个别确有条件的文化个体户,也可试办舞厅,但要从严掌握。
第四条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舞厅的管理工作。县(不含市辖区)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舞厅管理工作。各级公安、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舞厅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 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辖范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舞厅的设置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管理。
第六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舞厅和伴奏(唱)乐队收取适当的文化市场管理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省物价部门和省文化行政管理 部门协商制定。
收取的管理费,必须用于舞厅的管理工作,不得挪用。
第七条 开办舞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安全标准的固定专用场所,并设有存衣室、吸烟室、冷饮部等其他服务设施和消防设备;
二、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和有关要求;
三、舞厅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座席占定员数的80%以上;
四、具备良好的音响和广播设备及平均每平方米不低于5瓦的照明设备,并备有应急照明灯;
五、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
六、维持场内秩序的安全保卫人员。
第八条 开办舞厅,须按下列规定审批后方可营业:
一、经县(不含市辖区)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取得《营业许可证》;
二、经县以上公安部门安全检查合格后,取得《安全检查合格证》;
三、经县以上卫生防疫部门检查合格,取得《卫生许可证》;
四、经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后,取得《营业执照》。
第九条 省、市、地、州直属的文化艺术单位、宾馆、饭店及其他娱乐场所开办的舞厅,由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和管理,并按第八条规定办理有关证照。
第十条 对外国人和侨胞及港澳台同胞开放的舞厅,须经市(不含县级市)、地、州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由当地县以上公安部门报上一级公安部门审批后,按第八条办理。
第十一条 文化个体户开办舞厅,须经市(不含县级市)、地、州文化、公安、工商、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并报相应的上一级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后,方可营业。
第十二条 舞厅经营者的职责;
一、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舞厅办成讲文明、讲礼貌、改善人际关系、陶冶人们情操的娱乐场所;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指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坚守岗位,严格维护舞厅秩序;
三、每日开业前后,对舞厅内各项设施及通道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人身安全;
四、严格控制舞厅人数,平均每人占有面积(含座席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
五、保持场内的音响效果良好和音响连续性,不得向外扩音,不得聘用未经批准的乐队伴奏(唱)。
第十三条 舞厅营业时间,夏季晚场不得超过23时,冬季晚场不得超过22时,节日晚场可延长1至2小时,但不得超过次日1时。
第十四条 凡参加舞厅伴奏(唱)的乐队人员,须持县(不含市辖区)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演奏(唱)许可证》;每场不得少于6人,不得顶替和自行串换场地。
第十五条 舞厅乐队的职责:
一、《演奏(唱)许可证》须随身携带,不得转让或涂改;
二、人员固定,不得擅自变更;
三、伴奏(唱)时须佩带统一标志;
四、伴奏(唱)曲目须由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 参加舞厅活动的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一、遵守和维护场内秩序,禁止在场内喧哗、吵闹、吸烟、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二、凭票入场,讲文明,讲礼貌,保持良好的舞姿和舞风;
三、不得穿着佩有标志的国家统一制服进入舞厅;
四、遵守管理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管理,爱护场内设施,保持场内清结。
第十七条 舞厅票价管理,由县(不含市辖区)以上物价部门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禁止倒卖舞票。
第十八条 禁止雇用或变相雇用舞伴;禁止赤背或只穿背心、短裤跳舞。
第十九条 禁止精神病患者、酗酒者、中小学生或儿童进入舞厅。禁止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品进入舞厅。
第二十条 对不服从管理影响舞厅秩序的,由场内工作人员予以批评劝告;不听劝告或严重影响舞厅秩序的,责令其退场。
第二十一条 对模范执行本规定,工作突出,秩序优良的舞厅,由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管辖范围,由县(不含市辖区)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视情节,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者或单位分别给予警告、限期改进、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处当月营业额20 ̄30%的罚款,吊销《营业许可证》、《安全检查
合格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有关证件。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舞厅或组建为舞厅伴奏(唱)乐队的;
二、管理人员因失职造成事故的;
三、乐队人员不携带或转让、涂改演奏(唱)证件,擅自变更人员或演奏(唱)未经批准的曲目的;
四、因乐队失职,造成舞厅秩序混乱的;
五、超员售票、出售各种酒类的;
六、违反本办法有关条款的。
第二十三条 凡违反本办法或国家有关规定的,需查封时,按审批权限须经处罚机关的主管领导审批,并抄送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各级文化、公安、工商、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舞厅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和指导。管理人员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时,须出示证件。
第二十六条 我省境内的各类营业性音乐茶座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1月1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人民法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李娜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既为法院自身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又对法院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法院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事关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更本所在,是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法院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北安市人民法院,是一个位于黑龙江北部地区的基层法院。2003年以来,我院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审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一、法院审判工作的改革

  2002年以前,我院的各个法庭分散在北安市的各区中,以法庭为单位独立收案、立案。2004年,我院第一个办公大楼的落成,标志着北安市法院结束了分散的收案、立案模式,在一楼设立了专门的立案接待大厅,由专人负责,案件当日统一分派到各法庭,减少了收案、立案的人力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2007年进行了第二次重大改革。办公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不仅行政办公配备有较好的微机、激光打印机、激光复印机、激光传真机和一体印刷机,而且各庭室安装了电话、配备了电脑,部分庭室还配有照相机、摄像机,并引入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从此结束了人工控制审限的时代。在引入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以前,立案环节的材料都是手工填写,因每个立案人员的笔体不同,容易使审判人员看不清当事人的信息。现在则由专人负责统一输入电脑,用标准的文字、格式输出立案的材料。而审判环节,则自动控制审限的时间,每日提醒审判员案件的进展情况及审限情况,在临进审限时黄灯预警,如有超审限案件,则用红灯来显示,督促审判员及时结案。提高了办公、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后存在的重大问题

(一)法院管理地方化。
  其主要表现在:地方法院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手中,法官的编制由地方确定;地方法院的领导职务由地方人大选举和罢免,由地方组织部门考核、管理;法院职位由地方人大任免,接受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的考核、管理;法院的经费由地方财政拨付,办公场所由地方提供;法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由地方财政发放,独立审判往往难以保证,甚至法院的正常工作都要受到影响。  
(二)法院职能行政化。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实行以行政权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构建司法体制时也沿用了行政化的体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法院法官身份公务员化。法院按照政府机构设置,法院干警以公务员的方式进行管理,按照公务员的标准享受工资和福利,进行考核、奖惩和晋升,法院处在界限鲜明的行政等级体系之中,行政职务的升迁仍然是法院干警追求的目标。二是法官工作行政化。审判管理和行政管理职能不分,审判人员和审判权管理处于分散化和无序状态。最明显的是法院为了配合党委中心工作,派法官直接参与计划生育、扶贫、追缴欠款、清收基金会欠款、移民等工作,混淆了审判权与行政权的界限。法院审判人员在审判工作中要接受数级行政领导的管理和制约,严重违背了法院工作特点和审判规律,与司法活动运行机制相背离。
(三)法院干警保障普通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官缺乏身份保障。虽然《宪法》、《法官法》分别对法院和法官的地位、身份予以明确,但由于缺乏具体的保障制度,法院仍然被视为政府的一个部门。二是法官缺乏职务保障。我国没有规定法官职务的保障机智,法官依法履行职务受到打击报复或人身伤害的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司法实践表明,法院审判工作中经常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甚至受到诬陷、侮辱、攻击,承受巨大的压力,法官如果屈从于干扰和压力就违背了法律原则,坚持法律原则又没有可以依靠的保障制度,常常处于左右为难,欲争无力的状态。三是法官缺乏经济保障。不少地方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法官待遇较低。
(四)外部监督表面化。
  法官要接受人大的权力监督、组织人事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事实证明外在监督方式不够科学,违背审判规律,对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往往产生干扰,一方面造成监督越位,加重了法官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削弱了法官的独立审判能力,妨碍了法官素质的提高。
(五)人员的分散,造成资源的浪费。
  法院书记员分散到各法庭,针对本庭案件进行送达、排期、开庭记录等日常工作。但由于各业务庭受理的案件数量差异,造成了书记员工作量的巨大差异,有的业务庭案件多,书记员仅开庭前文书的送达都不能在5日审限内送出,往往旧存的案子还未送出,新的案子又分派很多,严重影响了案件正常的审判进度。而有的业务庭一年分派几十个甚至几个案件,书记员、审判员无案件审理。人员的分散,现阶段已决定了案件审判期限的长短。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民法院的建设

  人民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要体现在促进法院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上,落实在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确保司法公正高效上。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法院能否适应新形势,能否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取决于高素质职业化法官队伍。在推进法官职业化伟大历史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紧跟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推进法院改革,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职业化法官队伍。
(一)改革法官的选拔制度。
  逐步推行法官逐级选任制度,上级法院的法官职位出现空缺,从下级法院的法官中择优选任;上级法院新录用的法官,应先到基层法院工作,根据自身素质和工作业绩,再选拔到上级法院,使上级法院的法官具有足够的审判经验积累。从而,确保一审、二审法官审理案件的专业性。
(二)改革书记员管理体制,实行书记员单独序列。
  这是法院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配套措施。没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书记员队伍,法院工作将失去支撑。将书记员统一进行管理,在立案环节由书记员统一对案件进行送达、排期开庭后,再将案件下发到各业务庭,科学、合理的分派和使用书记员,能大大提高案件审理的效率,并提高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加强法官职业培训,提高法官职业技能。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学习,要努力创建学习型法院,下大力气加强法院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广大法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法官职业技能。一是更新学习观念。科学发展观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法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年少学”为“终身学”,让学习与工作高度融合,做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二是加强法院交流。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发达地区法院在审判管理、法院改革、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进法院科学化进程中,开展法院交流,注重法院发展的整体协调,对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法官职业保障。
  建立法官职业物质保障制度。实行法官任职高薪制,使法院干警的待遇高于公务员待遇;使法官级别主要反映业务素质和荣誉,允许不同级别法官待遇有差别但限度应合理。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人民司法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推进公正司法,落实司法为民,促进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规范化、高效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民法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深入研究队伍建设长远发展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优良、道德品质高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职业化法官队伍。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2001.11.02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妥善解决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结合我市当前国企改革实际和对已出台的关于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性措施进行调查、补充和完善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已经2001年10月24日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一年十一月二日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为解决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更好地创造条件,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及国企改革办公室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性措施作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制订以下暂行规定:


第一章 关于解除劳动关系


第一条 改制后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合作制和民营性质的企业,以及被兼并、破产和被收购的企业(不包括自身整体过渡到公司制的企业),企业各类职工都应与改制前的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不再保留原有身份。改制后的企业所需用工均应面向社会,在劳动部门的监管下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在同等条件下,原企业职工可优先录用。所有招聘录用的职工,都必须报劳动部门备案。

第二条 自2001年11月1日起,凡改制企业全民固定工不再实行对职工发放一次性安置费、了断职工身份的办法。改为由改制企业一次性为职工购买10年养老统筹金和5年医保统筹金后,解除原劳动关系。合同制工人劳动关系的解除,按国家规定,发放一次性补偿金。

第三条 企业改制时,男职工超过55周岁,女职工超过45周岁的,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由改制企业按不低于城市最低生活费的标准,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或将到达退休年限前的生活费一次性发放,达到法定退休年限时再办理退休手续。

第四条 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的职工,企业改制后未被录用或未找到新的就业岗位的,可从原企业下岗之日算起,未满三年的剩余时间,可在再就业中心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费。下岗已满三年或出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原企业已为其办理了失业保险手续且缴足保险金的,可凭解除劳动关系证书等有关证件,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未达到最低生活水平标准的,可到住地居委会申请享受低保待遇。

第五条 困难企业改制后,变现资金不能满足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报经市政府批准,可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可按18%为职工办理预交养老统筹金手续。

第六条 凡自身整体改制过渡到公司制的企业,仍由改制后的企业按月为职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统筹金,企业职工身份也随之改变为企业聘用制员工。

第七条 合同制工人凡要求办理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统筹金预付手续的,企业以其经济补偿金额为限为其办理有关手续;凡个人要求领取经济补偿金、并享受失业保险的,企业不再为其办理养老保险统筹金和医疗保险统筹金预付手续。

第八条 凡属企业在改制前因征用土地而安置到本企业就业的原农村劳动力,改制时一律按企业职工同等对待。


第二章 关于土地出让


第九条 国有企业改制需出让土地的,经规划部门确认用途性质后,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予以收购和招标、拍卖,土地出让收入全部进入财政专户,优先用于企业改制和安置职工,并向困难企业倾斜支持。

第十条 凡以土地设置抵押向银行贷款的企业,改制时不得逃废银行债务。该改制企业在征得债权行同意后方可出售土地。

第十一条 凡引进外资参与企业改制,企业土地仍用作工业生产用途的,可按标准地价转让,土地出让金经市政府批准,可予以减免;国有企业之间兼并,企业土地仍用作生产用途的,可按划拨形式保留原土地使用权。


第三章 关于资产负债的处理


第十二条 企业改制前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由国资局确认,集体企业由主管部门确认。困难企业支付评估费用有困难的,经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可在"国企改革和发展基金"中结算支付。

第十三条 企业改制时,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必须组织人员进行盘点,清理往来帐,摸清家底,明晰债权债务。对职工拖欠企业款项予以确认,并予追偿或冲抵其应得安置费和需要在企业报销的各种费用。冲抵后不足部分由个人补足,仍未补足的应通过司法诉讼解决。对库存产品降价降值的损耗,通过盘点,排除人为责任后据实报市财政局核销,集体企业由主管部门核销。

第十四条 对银行债务应采取"认帐、归行、签协议"的办法,与银行协商解决;对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应按国家优惠政策搞好"缩水处理",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或关闭。

第十五条 对企业外欠的非银行债务,要积极与债权单位协商,取得理解和支持,以较低的成本核销债务。

第十六条 严肃认真、负责细致地做好企业内部的债务处置工作。凡职工集资款,要确保按银行利率计算本息归还;对所欠工资,要确保支付;对拖欠的养老保险统筹金,困难企业经过批准,可先按拖欠本金的60%归还;对职工的医药费,要确保按企业医改标准报销补偿。


第四章 关于公房的处理


第十七条 租赁市直管公房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在改制时应按重置价购买后再连同其它资产一道进行出售。

第十八条困难企业由于改制成本不足,租用直管公房用于生产、经营的房屋,在改制时,应按重置价的50%购买后再连同其它资产一道进行出售。

第十九条 特困企业改制,经国企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批准,职工买断住房60%产权后,其剩余40%的购房款,可冲抵职工的集资、欠发工资和医药费等款项;对特困企业已上交60%的职工房改资金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退还,但对已借用房改资金的企业,应先还后退。


第五章 关于管理职能的移交


第二十条 企业改制后经批准不再管理的退休干部职工、伤残职工、职工遗属和有精神病的职工,原则上应移交社区服务机构管理。在社区机构未建立前,伤残职工、职工遗属和有精神病的职工移交给职工所在居委会管理;职工档案和社会保障关系移交给市就业局实行动态管理;退休职工移交原企业主管部门管理。离休老干部移交给主管局、委管理。

第二十一条 原由市委和市委组织部任免及备案的企业领导干部,在改制后,其人事、档案由市人事局、市经贸委组建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培训中心"管理(管理办法另定)。

第二十二条 改制后了断关系的职工党团组织关系可暂由原企业管理,但原则上转入改制后的企业或职工户口所在地的区、街、居委会党团组织;出售、破产企业的职工党团组织关系可转到职工户口所在地的区、街、居委会党团组织;关闭企业的职工党团组织关系可由原企业党团组织管理,企业党团组织撤销后按属地原则转到职工户口所在地的区、街、居委会党团组织。

第二十三条 企业所办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要逐步与原企业脱钩,三年内彻底脱钩。企业所办的小学、初中学校,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分三年分期分批接管学校固定资产和符合条件的教师,教育经费由各级财政给予拨付。企业所办医院按属地原则政府扶持,创建社区服务机构。其他服务机构要创造条件,走社会化经营的路子。改制企业的文化遗产、遗址及其它有历史意义的断档产品,由市政府划拨给文化等部门管理。

第二十四条 改制企业的职工宿舍,属于集中连片的,应由企业或主管部门建立社区服务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凡是零散宿舍,统一划归市房管局管理。


第六章 关于鼓励外资、外地和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


第二十五条 鼓励外资企业、外地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革,尤其鼓励参与对困难企业的合资、控股、兼并和收购。

第二十六条 凡资债相等的企业,可实行零资产收购;凡资大于债的企业,按评估确认后的生产性净资产收购。

第二十七条 凡债大于资的企业,自新企业投产或开工之日起,可通过所得税和其他规费减免或先征后补的办法,补偿到资债相等为止。

第二十八条 凡投资总额超过3000万元、从事高新技术产业或能带动我市工业发展的企业,市委、市政府将按"一厂一策"的办法,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凡以前国企改革有关文件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三十条 在本规定颁布前已经批准的改革方案,按原批准的方案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市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参照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市国企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