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全国妇联主席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21:07:53  浏览:99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全国妇联主席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

全国妇联


妇字〔2004〕48号



关于印发《全国妇联主席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计划单列市妇联:
依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为加强对妇联工作的领导,推动妇联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全国妇联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制定《全国妇联主席工作制度(试行)》。现将该制度印发给你们。

全 国 妇 联
2004年12月8日


全国妇联主席工作制度(试行)

为贯彻落实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与任务,加强对妇联工作的领导,推动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依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制定全国妇联主席工作制度。
一、议事决策
1、议事决策原则: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依法办事。
2、议事决策范围: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研究讨论妇女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讨论妇联的重点工作和重要工作举措;研究讨论其它需经主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3、议事决策程序:需经主席会议讨论的议题,由书记处提出,由主席确定。对确定提交讨论的重要议题,一般应提前10天报送主席、副主席。临时议题报经主席批准,按程序另行增加。在议事决策中,主席、副主席应充分发表意见,因故未参加主席会议的可提交书面意见,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相关决定。凡经讨论通过的决策,按照决策的内容和工作性质,由全国妇联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办公厅负责督查并及时汇报落实情况。议事决策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4、议事决策纪律:讨论决定问题,要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决策后,个人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但行动上应无条件执行。已经作出的决定确需调整或修改的,应由主席会议再次讨论决定,个人不得在执行中擅自作出变更。对于应保密的内容,要自觉严守保密制度。
二、学习
1、学习内容: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中央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时事政策、现代科学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新知识以及相关业务知识等为主。
2、学习形式: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举办讲座、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等学习形式。
3、学习时间:集体学习每年原则上不少于两次。
4、学习准备:集体学习前应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和研讨专题;一般应提前一个月下发学习通知,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学习结束后,由专人负责整理学习纪要和学习总结。
5、学习要求:集体学习时,要自觉遵守制度,准时参加,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应提前请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风。
三、考察调研
1、考察调研内容:妇联系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的情况;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全国妇联常委会议及执委会议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基层妇联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书记处委托调研的重要专题。
2、考察调研形式:可采取就地与异地、集中与分散、专题与随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配合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部署进行。可结合全国妇联常委会议、执委会议、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准备工作进行。可结合各自部门或单位组织的考察调研工作进行。
3、考察调研时间:每年原则上不少于一次。
4、考察调研准备:考察调研前,要认真拟定计划,明确任务和目标,并提前下发通知。重要专题的考察调研活动,需经主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可安排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考察调研活动。
5、考察调研要求:考察调研时,要轻车简从,深入群众,减轻基层负担,克服形式主义。考察调研结束后,要提交有情况、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的考察调研报告,并积极促成考察调研成果的转化。
四、会议
1、会议类型及召开的时间:主席会议的形式分为办公会议和全体会议。办公会议一般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以临时决定。
2、会议的召集、主持和参加人员:会议由主席召集并主持, 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参加。会议列席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3、会议主要内容:
(1)办公会议的主要内容:听取书记处关于季度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讨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研究有关重要专题工作;研究其它重要问题。
(2)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研究妇联系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大决策的指导意见;听取书记处年中、全年的工作汇报,研究讨论妇联的重点工作和重要工作举措;听取全国妇联常委、执委对开展妇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审议全国妇联常委会议、执委会议、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的主要文件;研究涉及妇联全局性工作的其它重要问题。
4、议事规则:会议围绕确定的议题议事。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求真务实的良好会风。自觉遵守有关保密制度。
5、会议准备:会议议题确定后,由办公厅下发会议通知,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准备会议文件,统筹负责会务工作,并指定专人记录,会后形成会议纪要。年终会议记录要立卷归档。
6、会议决定的贯彻落实:凡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由书记处研究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办公厅负责督查并报告落实情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关于停止生产销售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的通告》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关于停止生产销售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的通告》的通知
国税发[2000]198号

2000-12-22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计划单列市国
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油机安装税控装置和生产使用税控加油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10号)和《关于推行使用出租汽车税控计价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64号)的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不得再生产、销
售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为了做好使用税控加油机和推广使用税控计价器的工作,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停止生产销售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的通告》印发给你们,请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广而告之,使社会各界了解不再生产、销售非税控
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关于停止生产销售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的通告
为了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税源监控,堵塞税收漏洞,规范计量器具的制造,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油机安装税控装置和生产使用税控加油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10号)和《关于推行使用出租汽车税控计价器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8〕164号),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不得再生产、销售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为了做好使用税控加油机和推广使用税控计价器的工作,现通告如下:
一、凡生产、销售加油机、计价器的企业必须按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文的规定,停止生产、销售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对确有特殊需要生产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的,必须经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二、负责定型鉴定和样机试验的单位,自本通告下发之日起,不得再受理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的定型鉴定和样机试验工作。
三、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加强税控加油机、税控计价器的出厂检定、周期检定等计量监督管理。
四、本通告下发后,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新投入使用的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不予进行检定。
五、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使用出租汽车税控计价器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技监局量发〔2000〕13号)的规定,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税务机关要做好出租汽车使用税控计价器的过渡工作,从本通告下发之日起,对新投入使用的出租汽车,必须安
装使用税控计价器。自2005年1月1日起,非出租汽车税控计价器打印的凭证,一律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
六、本通告下发后,对不按规定仍继续生产、销售非税控加油机和非税控计价器的企业,注销其税控功能合格证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各地税务机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相互配合,严格执法,对不按规定使用税控加油机、税控计价器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油机安装税控装置和生产使用税控加油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年110号)和《关于生产使用出租汽车税控计
价器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技监局量发〔2000〕13号)的有关规定处罚。



2000年12月22日

卫生部关于印发《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卫疾控发〔201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计划单列市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促进营养改善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电子版参见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日



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营养改善工作,提高居民营养质量与健康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营养改善工作,是指为改善居民营养状况而开展的预防和控制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和营养相关疾病等工作。

第三条 营养改善工作应当以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适量运动为中心,贯彻科学宣传、专业指导、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把营养改善工作纳入公共卫生范围,采取综合措施,普及营养知识,倡导营养理念,改善营养状况。

第五条 卫生部根据公共卫生问题、人群营养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订全国营养改善工作计划、营养标准和指南,并定期发布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报告。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全国营养改善工作计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营养改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负责全国营养改善工作的技术指导。

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设立负责营养工作的科室,合理配置营养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行政区域营养改善工作的技术指导。

医院应当加强临床营养工作,有条件的应当建立临床营养科室。



第二章 营养监测

第八条 国家建立营养监测制度,对居民膳食状况、营养改善效果以及营养相关疾病进行监测。

卫生部制订、实施国家营养监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营养监测计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组织制订、实施营养监测方案。

第九条 营养监测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不同人群的食物摄入、膳食结构变化状况;

(二)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

(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贫血、钙缺乏、维生素A缺乏等状况;

(四)超重、肥胖及营养相关疾病状况;

(五)其他需要监测的内容。

第十条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营养监测计划、方案,开展营养监测工作,收集、分析和报告营养监测信息,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和评价。

第十一条 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指导、培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营养监测工作。

第十二条 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营养监测计划、方案,参与营养监测工作,提供相应技术支持。

第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发现的人群营养问题,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学、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对存在的人群营养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向公众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对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的营养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章 营养教育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传教育,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帮助居民形成符合营养要求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改善膳食营养的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营养学会等单位从事营养工作的专业部门及人员应当提供科学实用、通俗易懂的营养与健康知识。

第十六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开展营养宣传教育。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结合诊疗工作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和咨询活动,解答患者的问题。

第十八条 妇幼保健机构、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应当对孕产妇、儿童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

第十九条 鼓励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开展营养宣传教育。

营养宣传教育应当科学、准确,并接受营养专业部门的指导。

严禁用虚假和不实的营养信息误导和欺骗公众。

第二十条 餐饮服务单位、集体供餐单位应当结合经营业务,对从事餐饮工作的人员加强岗位营养业务培训,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第四章 营养指导

第二十一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营养监测发现的主要营养问题,确定营养指导工作重点,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 营养指导工作应当面向公众,以预防营养相关疾病为目标,重点是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的人群。

第二十三条 营养指导工作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有关营养知识的咨询;

(二)营养状况的评价;

(三)膳食搭配和摄入量的建议;

(四)强化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选择的建议;

(五)食物营养标签的使用;

(六)社会及媒体的营养与健康课堂;

(七)其他营养指导服务。

第二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开展营养改善示范单位试点工作。

开展营养改善示范单位试点工作,应当有总体规划安排、具体目标要求、相应的措施和经费保证。

第二十五条 营养改善示范单位试点工作,可以是综合营养改善,也可以是单项营养改善。



第五章 营养干预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营养监测发现的问题,制订营养干预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营养干预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经费、当地资源、食品供应等条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第二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校学生食堂和学生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

中小学校学生食堂和学生营养配餐单位应当合理搭配膳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改善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鼓励医疗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营养学会等单位协助或参与学校营养促进工作。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营养工作,改善患者饮食和营养,发挥营养干预对促进患者辅助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营养干预纳入地震、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对营养食物的供给和储备提供专业技术指导,预防与减少急性营养不良的发生。

第三十条 对灾区居民进行营养干预应当优先照顾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

结合临床需要,对救治的伤病员进行营养干预。

第三十一条 鼓励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第六章 奖励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营养改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 中国营养学会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营养改善工作时,可以对营养改善工作先进单位授予奖牌或者证书。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营养缺乏:亦称“营养不足”,是指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营养素不能满足身体需要,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或生理功能的现象。营养缺乏可以通过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及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来发现。

营养过剩:亦称“营养过度”。指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营养素超过了身体需要,导致超重、肥胖等现象。营养过剩可以通过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及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来发现。

宏量营养素:膳食供给最多的三种产生能量的必需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人体每日需要量为数十克至数百克。

微量营养素:除了宏量营养素之外的其他必需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两大类。人体每日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量较少,一般以毫克或微克计。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由于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能满足身体需要而出现的营养缺乏病,多见于灾荒年代或食物短缺地区,儿童受累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生长迟滞,体重不足,严重消瘦或水肿。

超重和肥胖:体重超过了“健康体重”标准为超重;严重的超重,达到了肥胖的标准,为肥胖。成年人一般用体质指数(BMI)作为判断标准,BMI≥24 kg/m2 为超重;BMI≥28 kg/m2 为肥胖。超重和肥胖都是不健康的表现。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